电动车区域优势品牌突破困境之根据地篇
法,能“巧借东风”,将其他品牌下足血本激起的购买热情,顺势收入囊中。但就其整个网络而言,同样面临低价挑战、受到挤压,容不得五十步笑百步。
竞争惨烈,主动应对,采用聚焦策略,建立、巩固、扩大根据地,是重中之重,亦是迫在眉睫。
第一类品牌,伪根据地的转变。
“培育中等生变优等生”,“短平快”市场方案保存全网络生机。
一是巩固优势区域市场,稳步提高市场份额,二是聚焦于中等市场,重点扶持。从大量中低销售水平的区域市场里,按市场潜力大小、竞争高低、进入成本、收获大小等要素综合分析,挑选出那些市场有潜力、销量居前品牌优势不显著者,度身定制市场运作方案、加大市场投放,尽快挤进前三名,销量突破、扎下根基,通过优势市场的增多,带动全网络的士气与销量提升。三是存活全网,以通行的、连续的、操作简单的门店活动,让经销商有事做、有销量、有希望,让终端保持一定客流,延长网点“寿命”,争取时间做网络调整和升级。
第二类品牌,阵地变据点,据点连成片。
以多个优势市场为中心,围绕布点,呈同心圆状逐层向外扩大势力范围,并逐渐连成片。
这类品牌的优势市场往往或有几个优质县级市场但地级市场藉藉无名,或是孤立的、未能向下延伸的地级市场。前者,制高点不在手中,始终有心腹之患,县级市场虽有销量,但外延能力弱,要扩张必须占领制高点,周边的主要县市,应四面开火、进行围攻,攻则势在必得,夺下地级市场,以此为制高点,向周边幅射,县级市场围绕地级市场,统一行动、共同造势,不断扩大优势,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进而将整个区域市场牢牢掌控。后者,单点孤立无援,则媒体投放集中于地级市场、统一广宣,下辖县级进行强有力的地面推进,抢占终端资源、户外媒介,派驻精锐部队、施行人海战术,以终端质量、优质产品、门店活动、售后服务等最直接的市场武器,迅速打开局面,从而实现网络覆盖的广度和密度,形成壁垒。
第三类品牌,由点根据地到大区领先、称霸一方。
第三类品牌所虑的并非眼前生计,而是如何做大做强。
这类品牌已逐步形成营销思想,与领先品牌们主动进攻、高调营销、大鸣大放不同,这类品牌大多更注重基础构建、低调稳健、持续推进,市场投入不大,收获颇丰,可谓是电动车业的“隐性富豪”,其网络成长健康良性,稳定性较高,具备发动攻势的平台和不俗实力。领先品牌高举大打,目的在于迅速成名、急遽扩张,因此关注的是广阔的面上的成功,即战术是粗放的、通行的、可简单操作的。而第三类品牌的市场范围、营销路线,则更适宜于总结成功案例,汲取失败教训,建立市场模型,迅速将成功模式在全网络内复制,全网点平均向前一小步,品牌整体将提升一大步。回避正面冲突,不做无谓牺牲,正是智者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