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电池充电器原理与维修
脚接地,最大占空比为96%。
13脚,当高电平是最大占空比为48%,低电平时,最大占空比为98%。
这两种脉冲电路是充电器经常使用的,读者了解起构造和性能对充电器的检查和修理有非常大的帮助。由于篇幅有限,其他集成电路不再做详细介绍。
(五)LZ110芯片控制的充电器电路
该电路是一种快速充电电路,所用的芯片具有脉冲充电和反脉冲放电功能。
电源变压器次级分两部分,主次级和副次级。
主次级为全波整流充电,电压根据要求而定,充电路径为:晶闸管SCR?或SGR?被控导通,电流直接到被充电池进行充电,然后经地回到主次级。
副次级将经整流的直流电供LZ110做工作电源,电压18V。
控制变压器铁芯的右侧为初级、左侧为次级,次级有3个引出点a、b、c,分别控制SCR? 、SGR?的控制极,SGR?的控制极由主芯片的6脚经阻容电路控制。
电路工作原理:
充电:电路充放电由LZ110内时序电路控制,时序电路是一个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器,LZ110第8脚为输出脚,当时序电路输出高电平时,8脚输出驱动信号,通过变压器a、b脚触发晶闸管SCR? 、SGR?导通进行充电。
电容C?放电是为清空内存容量,以为下次电池电去极化做准备,因为电池放电正负电荷聚集在电容两侧。在充电时序内LZ110的14脚输出高电位,使晶体管BG?、BG?截止,电容C?放电完毕处于开路状态。时序电路的低电平使延时电路6脚经R??、C?触发晶闸管SCR?导通,为电池放电打开通路,电池以向电容C?充电的方式放电,当电容充满到电压与电池当前电压相同时停止放电,SCR?关闭。
电压检测:由电位器W?、电阻R?、LZ110的16脚组成,调整电位器W?到电池充电终止电压值,当电池放电,电容C?两端电压未达到此值时,16脚不能触发比较器翻转,比较器输出脚17无输出,14脚继续工作进行放电直至电容达到规定值,16脚得到规定的检测电位,于是触发比较器翻转,17脚输出高电位触发SCR?导通,此时通过R??、R??、LZ110的18脚得到约0.7V电位,触发内部电路稳压器关闭,稳压器停止提供集成电路电源,LZ110终止工作。实现电池快充和充满自动停充。
集成电路LZ110简介:
LZ110是充电器专用集成电路,具有脉冲快速充电、放电去极化模式。可用于铅酸电池、镍系列电池中低压快速充电电路。方框图如图4-50,分为电源、接地、输入、输出。1脚为稳压输入端、2脚为稳压输出端、3、4脚分别为时序电路的C端和R端,时序电路的占空比由3、4脚外接电阻电容决定,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由5脚外接电阻电容决定,因此称为延时RC。从充电电路图中看出,6脚是放电脉冲输出端,9脚地,10、11脚组成锯齿波C和R端,锯齿波的斜率由两脚间电阻和电容值决定(见图4-49),12脚称为同步输入端,13脚为综合比较器移相电压输入端,14脚时序输入,15脚方波输出,16脚充电电压状态检测输入。根据检测结果,17脚发出是否关断电路的命令,并由18脚执行。
五、充电器的检测
(一)绘制线路图
检测或称为检测,是检查故障必须的手段。检测还必须在弄清电路来龙去脉之后才能进行。对控制器和充电器,除非特别授权,厂家向来是不提供线路图的,因此必须自己想办法测量绘制线路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路板从单层发展到两层、三层,基板材料薄而透明。幸运的是控制器和充电器电路不是和复杂,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仍然是但层线路,这就给电器修理人员提供机会。
首先在拿到电路板之后,查看正面元器件大致种类、数量和排列、背面线路的走向和密集程度,对电路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固定在有足够光线的强光灯前,透过电路板对照元器件和线路的关系,绘制出电路板原图。根据原图再整理改绘线路图。
(二)分析电路图
有了线路图,就可进行仔细的分析。电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功能,元器件在各部分中的角色。同时还应详细知道电路中使用的主芯片、运算器、放大用的集成电路等器件各脚的用途,弄清哪个脚是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电源和地端、周边元器件与各脚的关系等,才能将电路中不同功能区分开来并确定电流、信号的走向。然后,根据故障类型判断可能的原因、出自什么部位、哪一个元器件。
各厂家出产的控制器和充电器所用元器件种类繁多,各不相同,功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在书中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些经常使用的或新近出现的、典型的元器件的功能和一些测试方法。今天的技术一日千里,新器件不断涌现,修理者必须经常注意市场和信息动态,才能把握新的技术、知识和方法
(三)检测原则
一般情况下,电路是由左向右,左为输入,是初端;右为输出,是终端;上为正,下为负;电路图中间分成一个至几个功能单元如检测、综合对比运算、调整、控制指令、执行、保护等等。在对电路进行检测之前,应当弄清电路的这些结构和功能单元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