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质量抽检,合格率仅为40%
眼下,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最常见最便捷的一种交通工具,它免去了自行车需要人力的辛苦,而且速度快,花销也没有买一辆汽车大,且比汽车更灵活方便,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电动自行车车速快得惊人,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也高得惊人。
同时,电动自行车的质量问题也令人担忧。昨天,市工商局公布了一份关于市售电动自行车的质量抽检报告,从抽检结果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按照国家标准检测,这些被随机抽检的电动自行车合格率仅为40%,其余六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A
现状:电动自行车质量、售后成投诉热点
消费者张先生反映,前年12月他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当时商家承诺电机保修5年。不过就在前阵子,他电动车的电机出现了质量问题。他反映给售后要求保修,售后却说不予保修,为此,张先生投诉到了12315。
另一位王先生今年8月15日在上虞一家专卖店买了一辆电动车,前几天稍微碰了一下,车子龙头挡板处一根管子就断了。尽管王先生觉得自己也有一定过失,可他认为,这样的品牌电动车被轻微碰撞一下,管子就断了,说明质量有问题,可商家却不予保修。无奈,他只得求助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
“尽管今年电动自行车销量下降,投诉相应减少,但问题还是很多,仍是一个热点。”市工商局有关人士说。据了解,这些投诉仍以质量和售后服务两方面为主。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多次出现故障或更换、维修后问题仍存在等;电动车有质量问题在6个月的三包期内不予换新、更换的电瓶非原装或容量不符;符合退换货条件却遭到拒绝或调换新车后不再三包;钢圈、轮胎等易耗品质量差等。售后服务问题则主要有店关门或换老板后无处三包;三包过后零件配不到;维修时更换的零件非新或维修不当造成其他部位损坏等。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12315中心受理的有关电动车的投诉中,反映最多的还是电瓶的质量问题及不给换、非原装、容量不符、多次换后不给处理等,占了此类投诉的30%。而这些被投诉的品牌中也不乏一些比较知名的品牌,如卧龙、白天鹅、新琪儿、奔羊等。
B
问题:抽检结果,只有四成产品合格
市工商局公布的这份电动自行车质量抽检报告显示,检验的20批次中,4个批次的电动车按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进行检测,16批次按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及DB33/572-2005《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测。但其中合格的只有8批次,不合格12批次,合格率仅为40%。这些不合格电动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各有不同,最常见的是最高车速、整车重量、绝缘性能和说明书要求等项目不合格。
1.“车速过高”是个普遍安全隐患
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车速充足电时应不大于25公里/小时。不过在此次抽检的电动自行车中,不合格电动车的最高车速,最高的达到了32.8公里/小时,最低的也有27.5公里/小时。
据介绍,因为电动自行车的制动装置与自行车基本一致,如果车速过快,刹车很难及时有效地起到作用,从而易发生危险,尤其在雨天更危险。而在工商部门的检测中,如果这一项不符合要求,就意味着这种电动自行车不合格。
2.整车过重的也比较多
和车速过高一样,车子笨重也同样会导致刹车困难。此次抽检中,“整车重量过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对于电动自行车的整车重量,国家的标准是不大于50千克。但抽检到的不合格产品中,最重的有76.3千克,最轻的也有53.3千克。“车辆过重就会增加电动自行车的惯性,也就更增添了危险系数。”
3.说明书没有列全应有的注意事项
在市工商局12315接到的关于电动自行车的投诉中,很多是关于电动自行车控制器烧坏或者某些零部件脱落等问题的。其实很多问题并不是消费者使用不当引起的,而是一些生产商没有在说明书上标明详细的操作注意事项所致。如国家规定必须在说明书上标明“对把横管、把立管、鞍座和车轮的紧固件应推荐旋紧力矩,应注意把立管和鞍管的安全线”以及“电动机、控制器、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等。抽检中,大部分不合格产品几乎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样就会使消费者不能很好地使用、保养车子。
4.质量硬伤,售后服务也难保证
其实,王先生、张先生的遭遇并非偶然。前阵子沈女士的车子因为下雨前大灯进了水。可她和售后部门反映后,相关人员居然说进水是正常的,所以不予处理。沈女士让他们测一下电瓶,对方也没有及时处理。
“如果说电动车的质量是硬伤,那么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也是一个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说。据了解,抽检中其他表现出的质量问题有“绝缘性能、欠压过流保护功能”等,而这些项目的不合格会使电瓶寿命降低,电机、线路发热老化、自燃损